律師天地
留學澳洲的生活,也快要告一個段落,個中的體驗收獲,也是一言難盡。拾撿拾撿,與同仁分享。
生活篇布里斯班是個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卻沒有想象中的鱗次櫛比、車水馬龍,更沒有紙醉金迷、光怪陸離的摩登都市氣場。反而讓我這個初來咋到的人感到一種恬靜與舒適,并沒有覺得自己頓時成了劉姥姥。當然,一切還是非常新奇有趣。
布城的生活非常閑適,幾乎所有商店早上9點開門下午4、5點下班,貨真價實的朝九晚五。聯邦銀行的宣傳冊上就很驕傲的寫著:“營業時間超長,至下午6點”, 以此吸引顧客。這里不像國內,凌晨時分還可以隨處吃到宵夜。國內人們夜生活才開始拉開序幕的時候,布里斯班的居民們夢都該做了好幾輪。每當我秉燭夜讀,看到鄰居們早早關燈就寢,心中無比的羨慕。整日忙忙碌碌的中國人民,有多少是可以每天晚上9點就可以安然入睡的呢。當然,澳洲人民也會及時行樂,那是在每周五發工資的時候,這時市區的商店才會營業到晚上9點。
這里公共交通很有趣,火車很方便,市區到郊區都有火車。公交車道路系統是封閉獨立的,所以公交車很少堵車。麻煩的是,公交車沒有語音報站,下車要提前一站按鈴。站上如果沒人示意搭乘、車上也沒人要下車,公交車是不會停靠的。對于一個城市陌生人來說,是個恐怖的事,一不留神就會坐錯站,還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是該繼續往前坐車還是該往回走。此外,這里的私車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禮貌避讓行人。很多次早上上學趕路都遇到駕車人主動停車,微笑招手讓我先行,當我也禮貌的回以“謝謝”的時候,人的心情變得都像布城的天空一樣,湛藍而明朗。
布里斯班的城市綠化非常好,隨處可見長著氣根的大樹,幾個人抱不過來。當地氣候常年平均氣溫在20度上下是植物生長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南半球的冬天,悉尼、墨爾本的人們穿大衣帶圍巾的時候,布里斯班的人們還穿著短袖。正是這樣的氣候,在市中心免費開放的人工沙灘上,常年都能看到有孩子們在戲水。
還記得第一次去市中心逛街,發現幾乎所有服裝店的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要說比款式、花樣和價格,那真是讓人無比懷念國內的淘寶和凡客了。但是商店的服務到讓人由衷稱贊,即使去路易威登、愛馬仕、蒂梵尼的商店挑來試去還一樣不買地走掉,服務員也始終親切的為你服務。完全沒有國內商店里店大欺客、讓人不敢進去的氣勢,唯恐被大牌的服務員從頭到腳打量一番后再施以白眼。
學習篇學校就坐落在市中心,被生態公園和布里斯班河環繞,景色優美。校園里,各種膚色的學生匯集在這里,即使那些打扮奇特、時髦的同學,也能看到他們在圖書館里認真安靜的學習。圖書館的條件非常優越,24小時開放,免費的電腦、網絡,和專供小組討論的玻璃隔音室。如果去遲了,在圖書館里是很難找到座位的。雖然對法學院的學習之難也有所耳聞,有那么點心理準備,但仍然被高強度的上課和作業折磨得夠嗆。我攻讀的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校方聯合開設的知識產權碩士專業,在亞洲也是唯一的一個,旨在推動亞太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據說在歐洲,在西班牙有一個。班里匯集了來自中國、澳洲、韓國、德國、印度、加拿大、文萊、馬來西亞、斐濟、新幾內亞、新西蘭、敘利亞和德國的同學。這些優秀的同學大都是持政府獎學金前來就讀的,有公務員、律師、警察。而我和另外一名中國同學是法學院授予的獎學金。授課的老師們,有來自英國劍橋的教授,有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博士、教授,還有來自澳洲知識產權局的官員和著名律師,甚至還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官員。他們帶來了知識產權法律方面最新的研究成功和最前沿的熱點問題研究。他們每個人的專題講座都讓人大開眼界,那滔滔不絕的脫稿演講、大量的案例、精彩的內容,至今余音繞梁。雖然老師們上課的方式都很輕松愉快,總是面帶微笑,但是他們對教與學的要求是讓人心生敬意的。有個小插曲足以說明。講授知識產權管理的飛利浦是澳洲著名的知識產權管理專家,雖然他很忙,但是從不遲到,哪怕一分鐘。他第一天上課,發現有同學遲到,沒有做任何批評。第二天,又來遲到的同學在推開教室門時,只見全班同學都起立鼓掌,剎時就楞了,面紅耳赤。原來,這是飛利浦發起的。于是就再也沒有同學遲到了。后來,飛利浦老師特地給大家帶來糖果和巧克力以示鼓勵和感謝。更有趣的是,最后一次上課,所有同學都不約而同提前到教室等候飛利浦的到來,在他進教室的時刻,全體起立,鼓掌歡迎。大家都開心的笑了。
在學習中感觸很深的是,西方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實務和理論研究的確遙遙領先。試舉幾例:鬧得沸沸揚揚的百度文庫事件在國內現在是了無動靜,而在美國很多年前就發生過這種的案件,牽涉了谷歌這樣的網絡巨頭,而對這類案件美國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處理方式。商標方面,氣味可以作為商標,聲音可以作為商標,只要具有區別性的標識,就可能成為商標,這樣的做法無疑為有限的商標資源開辟了更大的設計范圍。并且法院判例為如何認定一個標識是否具有區別性給出了邏輯嚴密的認定標準。還有關于商標和言論自由的研究,商標侵權的相似度認定理論。外觀設計方面,設計自由度對侵權判定的影響。搜索引擎關鍵字侵犯商標權和域名保護,植物多樣性法律保護、傳統知識、反壟斷與知識產權等等,很多內容在國內都還是空白。前所未聞的知識和案例讓人應接不暇。 其次,另人頭疼的是,在寫研究論文的時候,為了將中國和西方的法律保護做一個比較研究,卻往往苦于查找不到國內判例,即使找到了案例,也很難通過判決看出法院認定事實的邏輯推理和適用法律的理由,就法條而論法條的論文在受判例法傳統熏陶的西方法學老師眼中顯得是那么言之無物。 早就聽說,國外對專業論文要求嚴格,當我拿到法學院發的“引用指南”時,我才明白,什么是嚴格。那厚厚的一本書,就是指導如何標注法學論文所引用的文獻。為此,學院還專門安排了一次培訓課。說到論文的評分,老師們在評分時,從文章結構、風格、語言、內容等各個角度給予評分并且把評語反饋給每個學生,結構嚴謹、語言準確、具有批判性、創新性,論證充分和邏輯嚴密的文章才會給予好評。 沒有一個老師是看一下論文以后憑印象給個分數就萬事大吉。由于這樣的嚴苛,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是通宵達旦的看書、查案例、寫演講稿和論文了,只是希望盡最大努力使自己不能落后于人、不丟了國人的臉。
雖然學習的過程非常艱辛,但是我仍然深感幸運,能有機會來感受西方的法學教育。而這其中最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是一件看似尋常的事。在高等法院門口,有4位身穿法袍、頭戴英式法官假發的法官走出來,想必是剛剛開完庭。一路上,人們都面帶微笑的注視他們,臉上那份尊敬與向往溢于言表。路邊咖啡店休憩的人還向他們舉杯致敬,甚至從他們身邊走過的人,都主動側身避讓。這一幕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是怎樣的原因使他們獲得這樣崇高的職業尊嚴。是不是也可以說,這就是法治社會的一個寫照?懷著羨慕、甚至嫉妒的心情,我由衷的希望,經過中國代代法律人的能力,我們的法律人總有那么一天會享有這樣的職業尊嚴感。
作者:梁宇,徽商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現就讀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專業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亞太地區的碩士研究項目
- 上一個:我的十年公益路
- 下一個:暫別徽商之昆大行(一)